Skip to main content
Log i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JMS Article Abstracts in Chinese: Volume 59, Issue 7

The Editors of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re pleased to present a selection of abstract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纳米技术在食品包装中的介入:一项回顾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The intervention of nanotechnology in food packaging: a review
Shraddha Prakash, Muskan Kumari & Anil Kumar Chauhan 

纳米技术在食品工业的引入为这个行业创造了许多机会。许多最近在食品包装中的进步利用纳米技术来增强包装材料的功能和质量。这项回顾关注了各种不同的包装材料中使用的纳米材料如何帮助维持食品产品的质量和保质期。这里提到了纳米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几种应用,如使用银纳米粒子作为强大的抗菌剂,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物作为高阻隔包装材料,以及纳米传感器。食品纳米包装的进步,包括改进的,活性的,智能的和基于生物的包装,也被讨论了。基于生物的包装提供了一种替代最广泛使用的不可降解聚合物物质的方法。这篇回顾文章的目标是突出一些最近使用纳米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技术发展,并指出一些许多可能的未来研究方向。图形摘要


材料信息学的进步:一项回顾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Advances in materials informatics: a review
Dawn Sivan, K. Satheesh Kumar, Aziman Abdullah, Veena Raj, Izan Izwan Misnon, Seeram Ramakrishna & Rajan Jose 

材料信息学(MI)的目标是使用计算智能和数据科学加速材料的发现。MI的进步取决于数据库和包含机器学习(ML)和深度学习(DL)框架的人工智能协议的强度。传统的ML模型简单且可解释,依赖于统计技术和算法来学习模式并使用有限的数据进行预测。相反,DL,作为ML的一种进步,采用数学神经网络自动提取特征并处理复杂的数据,但代价是数据大小和计算复杂性。这项工作旨在提供对MI中使用的工具、数据源和技术以及其优点和挑战的最新理解。我们通过其子领域评估MI的增长,并跟踪其人工智能驱动的材料发现的主要进步路径。讨论了计算智能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在材料科学不同领域的进步。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回顾了使用微观结构图像理解材料属性。还全面分析了利用材料信息学在材料科学中的未来需求和研究前景。


铝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回顾:制造路线、增强材料、微观结构、机械性能和腐蚀性能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A review of aluminum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fabrication route, reinforcements, microstructural, mechanical, and corrosion properties
Ashish Kumar, Virendra Pratap Singh, R. C. Singh, Rajiv Chaudhary, Deepak Kumar & Abdel-Hamid I. Mourad 

采用微/纳米增强材料开发的铝基复合材料(AMCs)因其高强度-重量比和出色的摩擦学、机械、电气和热特性,成为无数应用的有吸引力的候选者,包括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生物医学等等。本工作旨在提供对AMCs的加工、制造、性能和潜在应用的最新研究的回顾。回顾从强调轻质AMCs开始,然后简要讨论混合金属基复合材料结构和微/纳米增强材料。这个回顾还包括对制造过程和参数因素的深入评估,这些因素调控AMCs的性能。它还强调了当前在处理AMCs时遇到的挑战,如有限的润湿性、增强材料的团聚和界面反应,然后分析添加微/纳米增强材料对AMCs属性的影响。除了上述特性,还设想了AMCs最可行和最新的应用。最后,推荐并批判性地讨论了AMCs领域的新研究方向。


通过RE(Er,La和Sm)掺杂物提高TiO2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湿度敏感性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Enhancing humidity sensitivity properties through RE (Er, La, and Sm) dopants in TiO2 nanofiber composites
Petronela Pascariu, Mihaela Homocianu, Florin Tudorache, Adrian Bele & Daniela Rusu 

未掺杂和稀土(RE)元素(Er,La和Sm)掺杂的TiO2纳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电纺丝制备,然后在600°C下煅烧。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BET表面积分析用于RE掺杂TiO2纳米纤维的微观结构表征。在XRD分析中,纯TiO2和RE掺杂的TiO2纳米纤维复合材料都显示出与锐钛矿和金红石相对应的衍射峰。SEM分析揭示了在纯TiO2和RE掺杂的TiO2样品中都存在均匀且连续的纳米纤维,突出了它们的一维形态。添加RE元素导致电容率略有增加和电阻率略有减少,这归因于空间电荷极化和晶粒尺寸的变化。这些材料的湿度感应性能被检查,揭示了它们对相对湿度水平变化的响应性。与纯TiO2纳米纤维相比,RE掺杂的TiO2纳米纤维显示出更好的湿度响应。


Zr含量对多晶SiC纤维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Effect of Zr cont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polycrystalline SiC fiber
Kaiwen Zhuang, Rui Zhong, Peng Zhang, Jiangxi Chen & Guomei He 

在此,我们报道了一种含有Zr和B的复合物的多晶SiC纤维。这些多晶纤维在低温(1400°C)下使用有机硅聚合物通过聚合物衍生陶瓷路线制备。通过FTIR光谱,SEM和XRD研究了聚合物纤维转化为多晶SiC纤维过程中形态和微观结构的演变。研究了Zr对这些多晶SiC纤维的机械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在烧结过程中,生成了ZrO2和ZrB2,有效地抑制了β-SiC的结晶。结构形态结果表明,过量的异元素含量(>3 wt%)可能导致表面缺陷,这对机械性能不利。含有2 wt% Zr的制备纤维表面密实且光滑。烧结过程后,观察到所得纤维的强度增强约26%。此外,还研究了纤维中Zr含量对熔融纺丝,氧化固化和热处理的影响,以及Zr对SiC纤维机械性能有益效果的潜在机制。结合高机械性能和低温热处理,这些复合纤维为制备热结构材料开辟了新的策略。


制备具有不同硼含量的高晶体钛含硅碳纤维,展现出优秀的电磁波吸收性能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Fabrication of highly crystalline titanium-containing SiC fibers with different boron contents exhibiting excellent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Weifeng Kang, Qingyu Zhang & Yanzi Gou 

近年来,含有钛和硼元素的Sylramic纤维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在这项工作中,成功制备了硼含量从5.19到9.30 wt%的钛含硅-碳-硼-钛-氧纤维,并在烧结后转化为高晶体硅碳(B, Ti)纤维。然而,硅碳(B, Ti)纤维的硼含量降低到只有大约1.0 wt%,这可能归因于烧结过程中硼和氧的优先反应生成B2O3气体。硼元素主要以TiBx,BxCy和BCxOy相的形式存在。令人着迷的是,硅碳(B, Ti)纤维的抗拉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硅碳(B, Ti)纤维展现出优秀的高温耐受性(~2000 °C)和出色的电磁波吸收性能。最小反射损失值达到-55.82 dB,适配厚度为1.80 mm,有效吸收带宽可达3.24 GHz。我们的工作为开发一种新型的结构和功能集成的原材料提供了便捷的策略,这在先进飞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BiMg0.5Ti0.5O3对Ba0.7Sr0.3TiO3的改性,提高了无铅陶瓷电容器的结构、介电和能量存储性能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Structural, dielectric and energy storage enhancement in lead-free ceramic capacitors through BiMg0.5Ti0.5O3 modification of Ba0.7Sr0.3TiO3
C. Kaushiga, J. Kaarthik, Salla Gangi Reddy & V. Annapureddy 

在电动汽车(EVs)中使用的脉冲功率和功率电子系统需要高速充放电能力,以及长寿命的能量存储。为满足这些要求,铁电介电电容器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使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不同组成的无铅铁电陶瓷(1 −x)Ba0.7Sr0.3TiO3–(x)BiMg0.5Ti0.5O3(BST–BMT) (x= 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为了分析晶体性和结构参数,我们使用FullProf软件中的伪Voigt函数检查了X射线衍射(XRD)图案。此外,拉曼光谱分析证实了由微应变和掺杂引起的陶瓷结构畸变的存在。陶瓷样品的微观结构图像显示,随着掺杂水平的提高,晶粒尺寸从1增加到2.4 μm,晶粒尺寸的分布也得到了改善。我们研究了BST–BMT陶瓷电容器在广泛频率和温度范围内的介电性能。有趣的是,随着BMT含量的增加,先前饱和的铁电(FE)曲线对于x= 0.01逐渐向更窄的松弛铁电(RFE)曲线对于x= 0.1偏移。最有利的有效能量存储密度观察到在BMT掺杂浓度为x= 0.04时,这与在场强为50 kV/cm和相对较高的介电归一化能量存储密度为3.71 µJV−1cm−2的情况下,由于结构改变引起的松弛铁电行为,出现了异常高的能量效率(η~ 91%)。更有趣的是,0.96BST–0.04BMT的能量存储性能显示出经受多次开关周期的无疲劳特性。我们还从UV–Vis光谱计算了光学带隙(Eg)值,并将其与BMT浓度的增加进行了比较。所有陶瓷的Eg值约为3.2 eV,与纯BST陶瓷样品相似。此外,我们的块状陶瓷电容器显示出的电阻开关行为在其他块状陶瓷中并不常见。


重金属离子交换聚合物用于水净化的脱污:阴离子交换聚合物对阳离子去除的反直觉行为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Heavy metal decontamination by ion exchange polymers for water purification: counterintuitive cation removal by an anion exchange polymer
Emanuela Sgreccia, Celina Rogalska, Francia Sarhaly Gallardo Gonzalez, Paolo Prosposito, Luca Burratti, Philippe Knauth & Maria Luisa Di Vona 

离子交换聚合物被用于水中的汞和铅离子的去除。通过两种独立的方法分析了重金属离子浓度: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光发射光谱法(ICP-OES)和重力法。研究的阳离子交换聚合物(CEP)是磺化聚(醚醚酮)(SPEEK),阴离子交换聚合物(AEP)是聚(磺酮三甲基铵)氯化物(PSU-TMA)。去除能力与离子交换容量(IEC)相连,对于两种聚合物都等于1.6 meq/g。浓度范围是Hg2+的0.15-0.006 mM和Pb2+的10.8-1.0 mM。如果浓度低于最大吸附容量(Qmax),SPEEK对汞和铅的去除效率达到100%,对于Pb2+和SPEEK,Qmax约为210 mg/g。对于PSU-TMA,令人惊讶的是,Hg2+的去除效率达到100%,这似乎与离子交换不相容,这与能被AEP吸附的非常稳定的复合阴离子的形成有关。朗格缪尔吸附理论被用于描述SPEEK对铅去除的热力学。二阶定律有效地描述了这个过程的动力学。


基于金属/金属氧化物衍生的水滑石类材料上沉积的热解碳的电容器和催化剂支持体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Capacitors and catalyst supports based on pyrolytic carbon deposited on metals/metal oxides derived from hydrotalcite-like materials
Aleksandra Pacuła, Jacek Gurgul, Anna Micek-Ilnicka, Piotr Pietrzyk, Małgorzata Ruggiero-Mikołajczyk, Bogna D. Napruszewska, Dorota Duraczyńska & Grzegorz Cempura 

本文描述了在600和700°C下,通过乙腈的热解,在现场生成的MgCuAl和MgFeAl水滑石类材料(HTs)的帮助下,形成碳沉积物的过程。研究了支持体的化学成分对碳沉积物数量、其结构排序、形态、氮掺杂、孔隙度和电容性能,以及其作为催化剂支持体的功能的影响。在获得的热解碳中,由板片状碳颗粒(在600°C下使用MgCuAl HTs形成)构成的碳,由于主要包含微孔(62%)和裂缝状介孔,有利于在碳颗粒的深部储存电荷,因此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储电体(150 F g−1)。研究发现,表现出板状形态,具有高度暴露的边缘平面表面和高比表面积(1121 m2g−1)的热解碳,提供了最高的12-钨磷酸(HPW)分散度,因此导致了最高的产率(85%)到主要产品(顺-2-丁烯)的正丁醇转化为HPW负载在其上。


催化剂类型对氯气蚀刻Ti3C2 MXene在常压下合成的纳米钻石类型和大小的影响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Effect of catalyst type on the type and size of nano-diamond synthesized by chlorine gas etching of Ti3C2 MXene under ambient pressure
Zhao Zhang, Huaxin Ma, Jingjie Zhang, Shuo Li & Ruijun Zhang 

最近,我们成功地通过对Ti3C2/Ni复合物施加高压力,然后在常压下进行氯气蚀刻,实现了纳米钻石的大气压催化合成。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选择了三种不同的催化剂(Fe,Co和Ni),以Ti3C2为前驱体,旨在研究催化剂类型对NDs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三种催化剂都可以催化NDs的合成,催化剂的晶体类型和塑性可能对最终ND的类型和大小有重要影响。当Fe和Ni被用作催化剂时,得到的C型NDs的百分比高于Co(六方密堆积晶体结构)催化的C型NDs,这是由于其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相比之下,当Co(六方密堆积晶体结构)被用作催化剂时,催化合成的H型NDs更多。此外,Co催化合成的小尺寸NDs(<10 nm)的数量明显多于Fe和Ni催化合成的,这可能是由于Co具有六方密堆积晶体结构的塑性较差,相比之下,Fe和Ni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


在Pickering乳液中有效构建Al/F微球以调节燃烧反应性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Efficient construction of Al/F microspheres in Pickering emulsion to regulate combustion reactivity
Min Yang, Dengzhao Gao, Tao Wen, Jun Guo, Xingquan Zhang, Qian Wang & Changping Guo 

铝(Al)氟聚合物复合材料在能源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改善纳米铝粉在氟聚合物中的团聚并制备微纳米Al/氟橡胶(F2601)复合材料是一个研究热点。在这项研究中,首先对纳米铝(n-Al)粉末的表面进行了改性,然后通过Pickering乳液制备了Al/F2601复合微球。研究了油水比、固含量和氟铝比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控制各种条件,制备了粒径约≤50μm且表面孔洞不同的Al/F2601微球,其热分解峰出现在485.5°C和524.9°C之间。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了样品在空气中的燃烧过程,不同F2601含量的复合材料燃烧稳定,并显示出清晰的燃烧速度模式,最大线性燃烧速度高达30.7 cm s−1。


在Fe泡沫上构建蜂巢状赤铁矿超结构及其在费希尔-托普夏合成中的应用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Construction of honeycomb-like hematite superstructure on Fe foam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Yingying Xue, Shengyang Duan, Ke Chao, Miao Zhang, Ke Li, Yongjie Ding, Kaipeng Cheng, Zengchen Liu & Jiangang Chen 

通过直接的水热法,成功在每英寸100像素(ppi)的Fe泡沫支架上制造出三维(3D)蜂巢状赤铁矿超结构。系统研究了包括反应温度、时间和沉淀剂剂量在内的影响因素。基于水热反应的结果,提出了一种自组装生长机制。在没有Fe泡沫基底的相同反应条件下,也合成了以零维(0D)赤铁矿纳米粒子形式的粉末催化剂作为参考样品。蜂巢状赤铁矿结构在费希尔-托普夏合成(FTS)中表现出比传统粉末催化剂更高的CO转化率和更低的甲烷选择性。这些增强主要归因于其具有高比表面积、大量Fe3O4含量、提高的还原性和均匀的粒度分布的独特结构,以及有效的进料气体和产品扩散。


集成机器学习和Shapley加性解释对C-S-H种子加速水泥水化能力的研究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Ensemble machine learning and 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 for the ability of C-S-H seeds to accelerate cement hydration
Yingchun Yang & Zhuxin Cheng 

由于钙硅酸盐水化物(C-S-H)种子在水泥中的反应机制复杂,各种因素,特别是Ca/Si,对C-S-H种子的加速能力的影响模式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了使用集成机器学习和Shapley加性解释(SHAP)来识别各种因素与C-S-H种子加速效果之间的潜在关系。基于研究结果和对文献的重新审查,发现C-S-H种子的粒度大小(D90)不一致是Ca/Si影响模式存在争议的主要原因。C-S-H种子的D90值不应超过500纳米,以达到良好的加速效果,如500纳米以下的正SHAP值和500纳米以上的负值所示。此外,发现水泥中的Al2O3含量对C-S-H种子的加速效果有正面影响,而SiO2含量则有负面影响。这表明C-S-H种子对铝酸盐的加速效果优于硅酸盐。此外,特征依赖性分析显示,C-S-H种子的最佳Ca/Si可能会根据水泥的化学成分而变化。基于这些发现,对C-S-H种子在水泥中的作用机制提出了新的见解。建议根据水泥的化学成分和水化产物设计C-S-H种子的最佳Ca/Si和化学结构。图形摘要


微晶纤维素对亚麻增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尿素丙烯酸酯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Effect of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lax reinforced methylmethacrylate and urethane acrylate composites
Aswani Kumar Bandaru, Subramani Pichandi, Hong Ma, Manoj Panchal & Raghavendra Gujjala 

许多结构应用对于天然纤维增强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感兴趣,因为它们具有环保、可回收和成本效益高的特点。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它们与聚合物基体的界面兼容性仍然具有挑战性。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改善亚麻增强新型甲基丙烯酸甲酯(Elium®)和尿素丙烯酸酯(Crestapol®)复合材料的机械和动态机械性能的方法。该技术涉及在基体中以不同的重量百分比(0.5-0.75%)分散微晶纤维素(MCC)以改善纤维/基体界面。使用真空灌注法制造了含有不同重量百分比MCC的亚麻/Elium®(FE)和亚麻/Crestapol®(FC)复合材料。通过平面剪切(±45°拉伸)、弯曲、短梁剪切和动态机械分析(DMA)评估了机械和动态性能的改善。将MCC对亚麻/Elium®的这些性能的影响与亚麻/Crestapol®复合材料的影响进行了比较。MCC的添加提高了平面剪切强度(FE:13-20%,FC:10-17%)、弯曲强度(FE:6-13%,FC:13%)和层间剪切强度(FE:9-17%,FC:10-20%)。此外,与FC复合材料相比,FE复合材料的平面剪切、弯曲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提高了7-11%、10-14%和10-17%。DMA结果证实了Elium®树脂和MCC对动态存储和损失模量的积极影响。


合成和表征装饰有碳纳米管的分层悬浮碳纤维结构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ierarchical suspended carbon fiber structures decorated with carbon nanotubes
Sura Nguyen, Claudia B. Flores, Marc J. Madou, Mallar Ray, Arnoldo Salazar, Regina Vargas, Iris Aguilar, Nancy E. Ornelas, Alejandro Torres-Castro & Sergio O. Martínez 

碳纳米管(CNTs)和碳微纤维(CMFs)由于其出色的机械和电气性能,已经受到了重大关注,这使它们成为各种应用的有前景的材料。本研究介绍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同时进行裂解和化学气相沉积(CVD)将CNTs和CMFs整合到统一的架构中。通过使用嵌入在聚丙烯腈(PAN)纤维中的Fe-Co纳米粒子(NPs)作为催化剂,实现了CNTs在悬浮的CMFs上的局部CVD。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元素分析证实了在裂解纤维表面形成针状碳结构,其中从裂解PAN纤维释放的碳气体作为局部CVD的碳源。添加额外的碳源,如樟脑蒸气,显著增强了CNTs在CMF上的生长和密度。采用了各种表征技术,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来分析合成材料的性质。在加入CNTs后,电导率的显著增加突显了它们对电性能和缺陷减少的积极影响。这些表征结果突显了制造结构在各个领域的潜在应用,包括传感器,锂离子电极和微制造。此外,通过将CVD与裂解整合以优化过程的经济优势得到了评估,显示出与涉及多个中间处理步骤的传统方法相比,操作时间减少,能耗降低,化学成本降低。图形摘要


开发一种多尺度方法用于分析功能化-GNP/PET纳米复合材料的损伤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Developing a multiscale approach for damage analysis of functionalized-GNP/PET nanocomposite
M. Safaei, D. Pourbandari, M. R. Karimi, M. Baghani, K. Abrinia, Kui Wang & M. Baniassadi 

在聚合物-GNP纳米复合材料的原位拉伸试验中,界面区域的损伤起始直接与界面的表面粘附力有关。向GNP添加官能团可以增加聚合物和填充物之间的粘附力,并显著减少界面区域的损伤。这项研究是基于分层多尺度建模来研究聚合物-GNP纳米复合材料中的损伤起始。在第一步中,通过MD模拟研究了官能团对GNP和HDPE在纳米尺度上的表面粘附力的影响,并得到了拉出试验和力-位移曲线。在第二步中,利用粘性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剥离。结果显示,官能团(H,OH和COOH)会导致界面区域的损伤延迟,且剥离将在更高的应变下开始。此外,损伤起始直接与官能团的类型有关。不同体积分数的纳米颗粒中官能团的效果表明,随着GNP体积分数的增加,损伤的起始时间提前,在每种类型的官能团的覆盖率恒定的情况下。然而,官能团在减少损伤起始的有效应变中的效果,比GNP的体积分数更为显著。在应用20%的应变于各种体积分数后,COOH官能团显著减少了完全剥离的表面。此外,我们研究了体积分数对纯净和COOH官能团中完全剥离表面的影响。随着体积分数从0.3%增加到1.5%,明显呈现出非线性趋势。通过创建具有1.5的恒定体积分数和不同比例的官能团的多个RVE,考虑了多种键合类型的影响。


氟化乙烯丙烯(FEP)/石墨烯纳米片(GNP)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出色的电磁干扰屏蔽和散热材料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Fluorinated ethylene propylene (FEP)/graphene nanoplatelet (GNP) nanocomposites as outstanding EMI shielding and heat dissipation material
Karolina Filak, Jakub Sitek, Przemysław Michalski, Tomasz Gołofit, Krzysztof R. Szymański, Piotr A. Zaleski & Anna Łapińska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微型化,需要有效地防止电磁干扰和过热。本研究旨在探索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多功能材料的潜力,以应对与航空和空间技术相关的应用中的这些挑战。我们的调查重点是假设将石墨烯纳米片(GNPs)嵌入到氟聚合物基质(氟化乙烯丙烯—FEP)中,将产生一种能够同时提供电磁干扰(EMI)屏蔽和增强热性能的复合材料。本研究提出了初步的研究,作为设计专用于航空和空间技术应用的多功能材料的基础步骤。样品由FEP和GNP组成,使用简单的粉末母料热压技术制造,确保在基质中最佳地分散填料。使用拉曼映射和片/体积电阻率分析评估了分散质量。随后,添加25 wt%的GNP导致出色的EMI屏蔽效果:对于仅1毫米厚的样品,SETOT~ 50 dB在5 GHz,以及热导率的近3000%的增强(超过4 Wm−1K−1),类似地,热扩散率的近2000%的增强(2 mm2s−1)和电导率超过7 S cm−1的观察。这些结果因其显著的值而突出,尤其是考虑到使用直接的生产方法,而无需进一步的结构改进或金属添加剂。


NixCr (x = 2 和 3):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证明的提高ZTA-Fe界面键合性能的首选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NixCr (x = 2 and 3): the top choice for enhancing bonding performance of ZTA–Fe interfaces demonstrated by first principles calculations

Lu Chen, Qiaoling Zheng, Yefei Li, Yimin Gao & Junqin Shi 

为了获得适当的添加剂并克服ZTA粒子与铁基体之间不足的键合问题,我们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和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计算,计算了NixCr (x= 2, 3)–Al2O3界面的粘接强度、界面稳定性、断裂机制、拉伸强度和电子结构。金属-氧堆叠的NixCr–Al2O3界面在大多数条件下提供了出色的键合强度和热稳定性,但高温和氧气不足的环境将增强金属-金属堆叠界面的稳定性。格里菲斯理论和第一性原理拉伸测试表明,初始断裂观察到在通过金属Ni/Cr–Al键合的金属-金属界面,然而,裂纹将在体内发展,而不是在通过混合共价/离子Ni/Cr–O键合的金属-氧界面。此外,当比较NixCr–Al2O3和NixTiy–Al2O3界面的粘接强度和热稳定性时,显然NixCr–Al2O3界面是最合适的选择,特别是Ni2Cr金属间化合物,因为它在平衡界面键合强度、稳定性和拉伸强度方面优于NixTiy–Al2O3界面。


Fe35Ni合金固态烧结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从原子尺度理解过程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of solid-state sintering in Fe35Ni alloy: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at the atomic scale
Sandeep Kumar Sahni, Somnath Bhowmick & Anish Upadhyaya 

本研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Fe35Ni原子在熔化和烧结过程中的行为。首先确定了纳米粒子的熔化温度,并随后检查了其熔化行为。分析了两个单独粒子和一个多粒子系统的烧结,以观察形态变化。通过检查烧结温度与过程参数(如半径比、二面角、径向分布函数和均方位移)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原子尺度上烧结行为的基本理解。本工作模拟了一个完整的烧结周期,包括加热-保持-冷却。详细分析了一个8纳米粒子大小,以深入了解烧结行为和烧结机制。发现烧结过程中涉及的机制是表面扩散和晶界扩散。在较高烧结温度下,原子的扩散性约为较低烧结温度下的10倍,这表明在较高温度下烧结更快。该研究还深入探讨了多粒子纳米粒子系统的烧结行为。在多粒子系统中观察到体扩散、体积扩散和位错辅助致密化机制,即由于塑性流动而发生的烧结。此外,预计本工作中开发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模型将为烧结现象的多尺度建模提供基础。图形摘要


通过Vickers压痕在GaN中诱导的位错特性 的表征,以解释位错模式的尺寸比例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Characterization of dislocations induced by Vickers indentation in GaN for explaining size ratios of dislocation patterns
Yukari Ishikawa, Yoshihiro Sugawara, Yongzhao Yao, Makoto Miyoshi & Takashi Egawa 

通过氢化物气相外延GaN中由Vickers压痕诱导的位错特性进行了研究。在玫瑰花纹中的位错具有112¯3/11¯00滑移系统,并且在电子束和多光子激发下都是可移动的。它们在370-560 nm范围内作为非辐射复合位点。在花朵模式中的位错具有112¯0/0001滑移系统,并且在激发下是不可移动的。花朵模式中位错的直线部分和环形部分分别在440 nm处辐射,在370-560 nm范围内非辐射。在三角形区域中的位错在386 nm处辐射。讨论了花朵模式中直线部分发光性质的起源,作为从ana型位错上解离出的部分位错之间的转换(0001)。通过将早期文献中描述的玫瑰花纹中的位错类型(a型)替换为本文中估计的位错类型(c+a型),重新计算的位错模式尺寸比例与实验估计的尺寸比例非常匹配。图形摘要


氧空位浓度对NiOx(x = 1,0.97,0.94)薄膜的阻变随机存取存储器(RRAM)特性的影响

Effect of oxygen vacancy concentration on the 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characteristics of NiOx (x = 1, 0.97, 0.94) thin films
Minsoo Kim & Jong Yeog Son 

通过射频溅射在Pt/Ta/SiO2/Si基板上沉积控制氧空位浓度的多晶NiO薄膜。俄歇电子能谱实验证实,NiO薄膜呈现近乎化学计量的NiO,NiO0.95和NiO0.94组成。这些组成是通过使用控制氧空位浓度的溅射靶材实现的。NiO阻变随机存取存储器(RRAM)电容器随着氧空位浓度的增加,形成电压,SET电压和RESET电压都有所降低。形成,SET和RESET电压的降低归因于Pt电极-NiO薄膜界面上由氧空位引起的肖特基势垒的降低。特别是,氧空位浓度的增加具有降低形成,SET和RESET电压分布的效果。因此,通过理解NiO RRAM电容器中氧缺陷浓度变化对形成电压,SET电压和RESET电压的值和分布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有望在RRAM技术中得到应用。


优化BNT基松弛铁电陶瓷的介电能量存储性能,通过Ba0.4Sr0.6TiO3进行改性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Optimizing dielectric energy storage properties of BNT-based relaxor ferroelectric ceramics modified via Ba0.4Sr0.6TiO3
Wen Zhu & Zong-Yang Shen 

低电压驱动的陶瓷电容器应用需要具有优越介电能量存储能力的松弛铁电陶瓷。在这里,我们制备了(Bi0.5Na0.5)0.65(Ba0.3Sr0.7)0.35(Ti0.98Ce0.02)O3+xwt% Ba0.4Sr0.6TiO3(BNBSTC +xBST,x= 0, 2, 4, 6, 8, 10)陶瓷,系统地研究了BST含量对相结构、微观形貌和介电能量存储性能的影响。所有BNBSTC +xBST陶瓷中都呈现出具有密集和均匀微观结构的单一钙钛矿结构。在最佳组成x= 6的情况下,只在低电场94 kV/cm下实现了可恢复的能量存储密度Wrec= 1.39 J/cm3和效率η= 81.5%,并伴随着增强的介电温度稳定性,满足了更宽工作窗口的要求。除了良好的频率、抗疲劳和温度稳定性外,BNBSTC + 6BST陶瓷展示出设计低电压驱动能量存储陶瓷电容器的巨大潜力。


在Na3SbS4固体电解质中掺杂Zn以增强钠离子导电性和空气稳定性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Zn doping for enhanced sodium-ion conductivity and air stability in Na3SbS4 solid electrolyte

Yuan Fu, Zhemin Gong, Dapeng Li, Yongxing Liu, Xiaolong Zhou, Yong Yang & Qing Jiao 

配备固体电解质的电池在解决能源储存和生态问题方面显示出潜力,这归功于它们出色的电导率和化学稳定性。只有少数物质满足高离子导电性(≥ 10−3S/cm)的严格标准,同时使用非毒性元素。在这项工作中,设计的Na3.3Zn0.1Sb0.9S4电解质,一种锌掺杂的钠硫化物离子导体,在正常条件下最大导电性为1.48 × 10−3S/cm,低激活能为0.128 eV。这是通过在SbS43−单元中用低价锌替代锑来实现的,保持了有效的离子传输路径。此外,该电解质在湿润条件下显示出强大的空气稳定性,并且只释放出最小的H2S。异价离子掺杂的起源和热效应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讨论,这对于推动钠离子固体电解质的发展至关重要。


Sn掺杂提升了FeOOH纳米复合物的可逆转化反应,以实现高性能的锂储存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Sn incorporation boosts reversible conversion reaction of FeOOH nanocomposite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storage
Xianqing Liang, Zhenghua Rong, Beirong Liang, Yifeng Xie, Haifu Huang, Dan Huang, Wenzheng Zhou, Shuaikai Xu & Jin Guo 

FeOOH是一种吸引人的锂离子电池(LIBs)阳极材料,因其高容量和丰富的自然储备。然而,低电导率和反应动力学缓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电化学性能和潜在用途。在这项工作中,通过简单的低温水热反应,将微细的Sn掺杂的FeOOH粒子均匀地嵌入到石墨烯片(Sn-FeOOH@GS)中。石墨烯片可以显著增强FeOOH的电荷转移和结构稳定性。同时,Sn的掺杂可以进一步促进转化反应动力学,增加锂离子储存的电活性位点。因此,Sn-FeOOH@GS纳米复合物表现出高放电容量(在100 mA g−1下进行200个周期,为1445.0 mAh g−1)和显著的倍率能力(在2000 mA g−1下为767.2 mAh g−1)。此外,在1000 mA g−1下进行400个周期后,可以实现689.2 mAh g−1的放电容量。由于其出色的锂储存能力和简单的低成本合成,这种Sn-FeOOH@GS纳米复合物展现出作为LIB应用中的潜在阳极材料的前景。图形摘要


植物微量营养素水凝胶载体的基质材料选择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Selection of matrix material for hydrogel carriers of plant micronutrients
Katarzyna Mikula, Grzegorz Izydorczyk, Małgorzata Mironiuk, Daniel Szopa, Katarzyna Chojnacka & Anna Witek-Krowiak 

本研究论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纯天然材料(海藻酸盐,羧甲基纤维素和淀粉)制备水凝胶作为微量营养素(Cu,Mn和Zn)载体的技术。我们进行了实验以选择水凝胶基质组分,包括比较不同厂家购买的海藻酸钠的粘度和密度,以及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和淀粉)对结构膨胀性能和强度的影响。最后,我们使用含有2 wt%海藻酸盐,2 wt%羧甲基纤维素和10 wt%淀粉的溶液制备出可重复生产的球形水凝胶。我们还探讨了水凝胶制备方法对其吸附能力和强度(直接滴入微量营养素溶液或两步法,即先滴入氯化钙,然后在微量营养素溶液中吸附)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两步法富集水凝胶的微量营养素的速度较慢,但结构的机械强度(杨氏模量高出4倍以上)比通过一步法富集的结构更好。一系列分析(FTIR,TGA,XRD和TEM)显示,所得水凝胶具有半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好,主要在富集过程中涉及羧酸基团。设计的水凝胶基质对微量营养素的缓释效果已在冬小麦发芽试验中得到初步证明。在水凝胶以相当于小麦Cu,Mn和Zn需求量的50%的剂量应用的组中,得到了最好的结果(茎长12.2厘米,根长47.9厘米)。图形摘要


自组装的NIPAM-PEG-NIPAM聚合物纳米胶束用于锌原卟啉的输送:一种潜在的刺激触发的癌症治疗方法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Self-assembled NIPAM–PEG–NIPAM polymeric nanomicelles for the delivery of zinc protoporphyrin: a potential stimuli-triggered cancer treatment approach
Marjan Bagheri-Meyabad, Hamidreza Motasadizadeh, Parisa Norouzi, Yousef Fatahi, Hamed Asadi, Reyhaneh Varshochian, Mahmoud Ghazi-Khansari & Rassoul Dinarvand 

锌原卟啉(ZnPP),作为血红素氧化酶抑制剂,主要通过增加目标细胞中的自由基水平并诱导细胞死亡来作为抗癌剂。然而,由于其溶解性差和众多不良反应,其效力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纳米聚合物胶束在改善药物输送同时最小化副作用方面显示出了有希望的潜力。在这里,基于PNIPAM-PEG-PNIPAM三嵌段共聚物的热响应性聚合物胶束被开发出来,用于向前列腺癌细胞(PC3)输送ZnPP。热敏性赋予了纳米载体更多的结构稳定性和更少的药物泄漏。在聚合物表征之后,平均临界胶束浓度(CMC)和最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分别被确定为22.32 µg mL−1和36.20 °C。在37 °C下制备的药物负载胶束的平均直径为148 nm,包封效率为98%,药物负载能力为35%,平均值。根据体外结果,ZnPP从纳米胶束中的释放速率呈温度依赖性。通过MTT测定法得到的PC3细胞经ZnPP负载胶束处理后的IC50比自由药物少36%(P< 0.01),这表明我们制备的配方的毒性提高。与自由药物相比,在等同的ZnPP浓度下,药物负载胶束显著增强了诱导PC3细胞凋亡的能力。此外,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评估证实了我们制备的纳米颗粒的细胞摄取。总的来说,生产的纳米胶束显示出作为未来癌症疗法研究中有效的药物输送系统的有希望的潜力。图形摘要


在2代和3代先进金属间化合物TiAl合金中的压痕尺寸效应:位错密度的理论和实验估计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Indentation size effect in 2nd and 3rd generation advanced intermetallic TiAl alloys: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estimation of dislocation density
Prekshya Nath, Amit Bhattacharjee & Indrani Sen 

本研究主要是对铸造和热处理后的2代和3代金属间化合物TiAl合金的机械性能进行表征,这对于其在航空和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具有实际重要性。评估小尺度性能对于这些应用至关重要。使用仪器纳米压痕技术对TiAl合金的压痕尺寸效应(ISE)进行了深入的检查。注意到,TiAl合金的ISE显著受到系统的组成、微观结构和先前变形特性的影响。与2代合金相比,3代合金的ISE更为突出。理论估计显示硬度是几何必要位错(GNDs)和统计存储位错的函数。GNDs在压痕体积下的分布也得到了实验验证。预应变合金显示出较小的ISE和较高的体积硬度,这归因于预存在的位错和孪晶的出现。纳米尺度上塑性的启动也受到合金固有位错特性的控制。对于预应变合金,观察到较低的弹出负载,这与位错的异质成核有关。总的来说,这项关于ISE的全面研究建立了微观硬度和体积硬度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揭示了在从纳米到体积区域的不同长度尺度上活跃的独特变形机制。图形摘要


揭示奥氏体钢中形变诱导马氏体转变的通用和合金特定的主导参数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Uncovering the generic and alloy-specific governing parameters of deformation-induced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in austenitic steel
Chunguang Shen, Wangzhong Mu, Chenchong Wang, Wei Xu & Peter Hedström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采用了一种结合机器学习(ML)和计算热力学的混合建模方法,用于预测形变诱导的马氏体转变(DIMT)并探索控制奥氏体钢中DIMT的通用和合金特定参数。DIMT模型是基于集成ML算法和一套全面的物理变量建立的。该模型具有很高的泛化性,已在未见过的合金上进行了验证。DIMT的通用主导参数与文献中的先前研究结果一致。然而,评估的合金特定主导参数揭示了各级之间的大差异,例如,204系列的奥氏体不锈钢在应变、应力、温度和DIMT之间有一个相当平衡的关系,而301系列在应力和DIMT之间有更强的关系。当前研究的发现强调了一个通用的钢铁DIMT模型应包括应力和应变,以及其他主导参数的重要性,因为DIMT既可以是应力辅助的,也可以是应变诱导的转变,而且应用的机械驱动力和新的成核位点的形成往往会相互作用。图形摘要


Cu/SiC复合材料界面解离引发的空腔和位错演变的机械行为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Mechanical behavior of cavity and dislocation evolution induced by interfacial debonding of Cu/SiC composites
Yuhang Lu, Tinghong Gao, Wanjun Yan, Yue Gao, Quan Xie, Qingquan Xiao & Xinmao Qin 

对于科学界来说,研究复合材料的形变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位错和结构演变的调查是极其重要的。本研究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检查了理想化Cu/SiC复合材料的机械行为。通过拉伸不同SiC粒子半径和应变率的复合材料,测试了机械性能,以检查在拉伸断裂、Cu和SiC之间的界面解离以及核化空腔的增长过程中,微观结构和位错的演变。我们的结果表明,应变率的增加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但不影响材料的杨氏模量。在高应变率下,材料的结构转变更为剧烈。SiC粒子半径的增加导致整体机械性能的降低,位错的数量和长度的减少,以及由位错网络中的位错相互作用引起的位错环的形成。本研究报告指出,Cu和SiC之间的界面解离和位错网络促进了核化空腔的增长,小SiC半径的复合材料更容易发生形变和断裂。这些结果为理解Cu/SiC复合材料的机械行为、位错研究和界面解离提供了参考。


激光熔覆Ni60-Ti-B4C涂层的微观结构和耐磨性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Microstructure and wear resistance of laser-clad Ni60-Ti-B4C coatings
Lingyu Meng, Ming Hu, Hanqing Zhao & Irfan 

为了提高工程部件的表面性能,我们在Q235表面原位制备了一种基于Ni60-Ti-B4C粉末的激光熔覆方法制备的Ni60-Ti-B4C硬涂层。详细研究了工艺参数(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对涂层的微观结构、稀释率、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通过工艺优化获得了最高的微硬度和较低的稀释率涂层。发现最佳参数为激光功率1000 W和扫描速度6 mm/s。优化的Ni60-Ti-B4C涂层主要由原位生成的棒状TiB2和块状TiC组成,尺寸不同,具有TiB2-TiC共晶结构和少量的FeNi、Ni3Cr和NiSi相。优化的Ni60-Ti-B4C涂层的稀释率为27.1%,磨损量为2.1 mg。微硬度为1278 HV0.3,这是Q235钢基体微硬度的约7倍,是激光熔覆涂覆Ni60涂层微硬度的2.5倍。Ni60-Ti-B4C涂层的磨损主要是粘附磨损。本研究可以为使用表面技术提高金属部件整体性能提供参考值。


激光粉末床熔融过程对Invar 36合金微观结构和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Influence of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process on microstructures and low cycle fatigue performance of Invar 36 alloy
Ye Zhou, Qidong Yang, Rongzheng Huang, Junhan Zhou, Kai Wei & Xujing Yang 

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方法来增材制造Invar 36合金,但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缺陷,这些缺陷显著削弱了机械性能,特别是疲劳抗力。在此,我们在不同的过程参数下通过LPBF制造了Invar 36合金,并系统地对缺陷、微观结构、机械性能,特别是低周疲劳(LCF)行为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具体来说,激光能量密度不足只导致相邻熔池之间略有重叠,产生大量的缺陷。因此,Invar 36合金表现出较差的LCF寿命(2732周期),因为它由于多裂纹的形成和缺陷的快速积累而失败。此外,大量的缺陷导致了对塑性应变的更高敏感性,引发了循环软化。相反,充足的激光能量密度确保了足够的重叠和稳定的熔池,只产生少量的孔洞和有利的微观结构。因此,制造出的Invar 36合金显示出优越的LCF寿命(122777周期),这得益于单一裂纹的形成和稳定的裂纹扩展。此外,循环变形响应显示出循环硬化后跟随的循环软化,这是由于位错阻挡带的形成,随后的位错重排以及微裂纹的形成和扩展。


在非取向硅钢中的优选取向异常晶粒生长:一项准现场研究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Abnormal grain growth with preferred orientation in non-oriented silicon steel: a quasi-in situ study
Feng Fang, Cansheng Yu, Jiale Wang, Qifeng Ding, Yuanxiang Zhang, Yang Wang, Jian Kang, Xiaoming Zhang, Guo Yuan & Guodong Wang 

在非取向硅钢(NGO)的等温退火过程中涉及取向选择性的异常晶粒生长(AGG)通过准现场观察进行了比较研究。在带铸NGO的等温退火后,发生了显著的{100}晶粒的异常生长。在吸铸NGO和热轧NGO中观察到了类似的AGG趋势,但晶粒尺寸相对较小,取向随机。异常晶粒生长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孵化阶段,种子晶粒萌发;(2)快速发展阶段,种子晶粒生长速率为~1.5μm/s;(3)完善阶段,晶粒生长速率为~0.4μm/s,由粗晶粒和板材表面减慢。晶粒生长动力学可以在三个段落下得到很好的表示,而不是恒定的线性回归。正常晶粒生长和AGG的动力学分别为D=D0+ 4.43 × 10−6t1.789和D=D0+ 5.95 × 10−6t2.565。具有优选取向的选择性AGG显示出应变依赖性。随着先前变形的增加,AGG的趋势减弱,取向变得更加随机。非均匀微应变分布在带铸NGO中优选取向的AGG的启动和传播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带铸过程中的亚快速凝固和轻微变形通常会产生高水平的应变非均匀性,这作为一个额外的驱动力通过增强晶界迁移来诱导AGG。AGG的优选取向可能与凝固和晶粒生长行为的取向依赖性有关。


超声波照射对间苯二酚-甲醛溶液中胶体粒子生长的影响,作为多孔吸附剂的前驱体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Effect of ultrasound irradiation on the growth of colloidal particles in resorcinol–formaldehyde solutions as precursors to porous adsorbents
Takuji Yamamoto, Mélaz Tayakout-Fayolle, Barbara Browning, Shogo Taguchi, Hiroshi Satone & Kouji Maeda 

间苯二酚-甲醛(RF)水溶液是常见的多孔吸附剂前驱体,由在RF溶液的溶胶-凝胶缩聚过程中形成的三维互连的胶体粒子组成。我们通过追踪胶体粒子大小分布的瞬态变化,研究了超声波照射对RF溶液中胶体粒子生长的影响,这些变化是通过动态光散射测量的自相关函数得到的。对第一矩的评估,对应于大小分布的平均粒子大小,显示超声波照射增强了溶液中胶体粒子的生长。超声波照射的增强效果在强度为21.2 W/cm2时最大。我们比较了不同超声波照射强度对溶胶-凝胶缩聚过程中互连胶体粒子之间形成的多孔结构的影响。为此,我们通过冷冻干燥从RF溶液中制备了RF冷冻凝胶,并确认超声波照射减少了其孔隙度和孔体积。此外,溶胶-凝胶相变时间根据超声强度加速。超声波照射可能促进了更紧密的网络结构的形成。最后,使用RF水凝胶颗粒在水溶性氯化铯溶液中进行的一次吸附实验证实,通过超声波照射制备的RF水凝胶对铯阳离子的吸附量几乎未变。所提出的方法是RF水凝胶网络结构致密化的潜在替代方案,大大减少了Na2CO3的消耗,这是RF溶液的溶胶-凝胶缩聚的典型催化剂。


NH2-CAU-1改性聚苯硫醚(PPSU)膜用于分离油包水乳液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NH2-CAU-1 modified polyphenylene sulfone (PPSU) membrane for separation of oil-in-water emulsions
Xiaohui Lu, Shouwu Yu, Tian Gao, Yifu Chen, Xiang Zhao & Shujuan Xiao 

膜表面的亲水性对于油包水乳液的分离非常重要。在本文中,通过界面聚合在膜表面添加了亲水性的NH2-CAU-1,大大提高了油包水乳液的分离效率。研究了NH2-CAU-1的添加量对TFN膜分离效率的影响,并确定了TFN-1膜具有超高的油包水乳液分离效率(> 97.60%)。TFN-1膜具有高的水下油接触角(高于139.53°),导致膜表面具有优秀的抗油粘附性。测试了TFN-1膜的通用性和循环性能,UWOCA在强酸、强碱和不同NaCl浓度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分离效率在8个周期后没有显著变化。结果表明,TFN-1膜在分离油包水乳液方面具有优秀的性能,并在分离由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油包水乳液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图形摘要


基于筛选稳定波长的模型转移策略,用于浆木中全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布的定量分析 (this opens in a new tab)

A model transfer strategy based on screening stable wavelength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holocellulose and lignin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pulpwood
Honghong Wang, Zhixin Xiong & Long Liang 

近红外光谱(NIR)技术在分析制浆原料木材的组成内容中存在一个问题,即多元校正模型不能在不同的NIR光谱仪之间共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传统的实验室方法分析了84个常见的浆木种类(杉木,尤加利树,相思树,马尾松,杨树)的NIR光谱,以确定其主要成分(全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基于光谱比分析(SWSRA)的筛选波长结合UVE算法被用来筛选稳定的特征带,明确全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特征吸收,并优化模型转移结果。这些结果与SWSRA,CARS,分段直接校正算法(PDS)和斜率截距算法(S/B)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对于全纤维素,SWSRA-UVE方法筛选出的653个波长包含了全纤维素的C–H和O–H的大量泛音和群频吸收信息。对于木质素,SWSRA-UVE方法筛选出的639个波长包含了木质素C–H和C=O的大量泛音和群频吸收信息。SWSRA-UVE算法在改善模型转移效果方面是最优的。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SWSRA方法中的不重要波长,并显著提高主模型的转移精度和效率。这项研究有助于推动近红外光谱在快速分析和确定制浆原木主要成分中的应用。

Navigation